今盼

小说 最喜欢鲁迅,芥川龙之介,近代诗最喜欢,萩原朔太郎。

关于荀彧的一些想法

  其实差不多是讨论历史上是否是因为曹操一个空盒让荀彧“盒中无果,请君自(裁)”。   现在最流行的看法就是,感叹荀文若为了汉朝而死,死得高风高节,不与曹操同流合污(?)也正是他的死阻止了曹操更进一步,称帝。

  但是荀彧是真的为了汉朝,为了如空盒一样的大汉王室而阻止曹操称帝吗?这个值得疑惑。

  哪怕只看了三国演义,也看的出曹操的势力是从荀彧投奔了他而开始崛起。荀彧看人眼光犀利,看出袁绍終不能成大事(其实当时很多人都看出来了),转而投奔早年杀了十常侍 ,刺杀董卓的曹操。但他是因为觉得曹操是真心为汉室而投奔,还是看中了曹操的能力潜力而投奔?这个暂时按下不表。

  荀彧推荐了一大批人才给曹操 ,荀攸郭嘉等等,都是他推荐而来,这就给了曹操很大的军事策略(谋士)上助力,武将曹操有自家夏侯家的亲戚;挟天子以令不臣,也是荀彧提出来。关键就在于这个建议,曹操都已经挟天子以令不臣了,这不就是至高无上的权利了吗?如果荀彧要阻止他有篡汉野心,最简单的就是不能给这个权利。这一点值得疑惑。

  最后便是这个空盒的事情。有人认为,曹操赐空盒意思并不是让荀彧自裁,而是表示,汉朝已是一个空架子,你再无汉禄可食,不如顺势而为。也有人认为,这只是一个警告性语言,想要荀彧不再对此事抗议。但是从上面荀彧帮助曹操的这一系列做法,我不禁问文若是否真的是为名存实亡的汉室而反对曹操称魏公。〈我并不是质疑他的高洁,也并非怀疑他的气节,只是觉得这个问题可以探究〉

  我觉得 ,他最后反对曹操称魏公是一个政治的做法。曹操的名声自从官渡之后就很坏,这当然也是他自己的原因,但是也因为他是当时实力最强的人。所谓树大招风,如果说他保存了汉室,天下其他有野心的人那都是流贼。但是如果将他扣上篡汉逆贼的帽子,那其他来征讨他的人,就是汉室的保卫者。曹操肯定是有野心的,无论时间早晚。但无论他有没有这种野心,别人都可以征讨他,因为他有这个漏洞。此时,他还想从位极人臣更进一步 ,作为王佐之才的荀彧当然看出了问题所在。曹操已经是众矢之的,再进一步,便更坐实了篡汉逆贼这个名号。到时便真的是全天下人都可征讨曹操。但荀彧不可能直接跟曹操说,为图长远,你先再做几年臣子,再加上对汉室的感情,双方考虑下 ,他得义正言辞地反对。

  很明显,曹操没有明白荀彧的良苦用心。但我认为他不会赐一个空盒使荀彧死。当时荀彧已经身体抱恙,三国志写他是病逝。这种情况下,他会因为看到曹操的空盒而自裁吗?我觉得可能性很小。面对辅佐自己多年,最看重的谋士,曹操会因为荀彧的“不宜如此”,而直接逼迫自裁吗?可能有人会说曹操就是这么狠。但是荀彧的才能并没有消失啊,历史上,曹操可以仅仅因为"有才”而原谅叛徒,所以我对《魏氏春秋》记载的这一个有名的空盒之事怀疑。

  最后来看看我想法的出处,当然也可以就单纯谈谈历史,不是争辩的意思哈。

  苏辙:荀文若之于曹公,则高帝之子房也。董昭建九锡之议,文若不欲,曹公心不能平,以致其死,君子惜之。或以为文若先识之未究,或以为文若欲终致节于汉氏。二者皆非文若之心也。文若始従曹公于东郡,致其算略,以摧灭群雄,固以帝王之业许之矣,岂其晚节复疑而不予哉!方是时,中原略定,中外之望属于曹公矣,虽不加九锡,天下不归曹氏而将安往?文若之意,以为劫而取之,则我有力争之嫌,人怀不忍之志,徐而俟之,我则无嫌而人亦无憾。要之必得而免争夺之累,此文若之本心也。惜乎曹公志于速得,不忍数年之顷,以致文若之死。九锡虽至,而禅代之事,至子乃遂。此则曹公之陋,而非文若之过也。

  唐庚:董昭建议曹公宜进爵国公、九锡备物,以彰殊勋。荀彧称曹公兴师,本为朝廷君子,爱人以德,不宜如此。曹公由是不平,彧以忧卒。论者曰:彧叶规曹氏,以倾汉祚,晚节立异,无救运移。 管仲相桓公伐山戎、伐陈蔡、伐楚、伐晋,其意欲尊周尔,而桓公遂有封禅之志。文若依曹公,平青徐、平许洛、平河朔、平汉南,其志欲尊汉耳,而曹公遂有九锡之议。管仲知封禅之不可许也。故设词以拒之;文若知九锡之不可长也,故逊词以却之。管仲幸,故桓公从其说以全勤王之功;文若不幸,故曹公不用其语以成窃国之祸。究其终始,幸不幸异耳,用心岂不同耶!论者何得非之!

  (字好像有点多)

评论(19)

热度(726)

  1. 共78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